我们平常讲胃癌、大肠癌、食管癌时,你都可能知道,这是长在胃、大肠、食管的癌症,只有在病变晚期,才会「跑往」身体其他地方。但有一种瘤的概念却不大一样,它可发生于身体各处,特别是肺部、阑尾、小肠、直肠、胰脏,这种瘤被称为「类癌」。为什么被称为类癌?因为其病程比较缓慢、温和,比起一般看到的癌症来说「杀伤力」比较小。年Oberndorfer首先使用“类癌”一词,意即“癌样”,也就是说,似癌非癌,所以叫做类癌。而现在多以「神经内分泌瘤」这名称取代了类癌这一名字。
虽然原本神经内分泌瘤是个罕见的肿瘤类型,但在近数十年来,发生率不断上升,患者年龄层多介于40到60岁之间,少部分与家族遗传有关。如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也是神经内分泌瘤的患者。
长在肠胃道的神经内分泌瘤早期不会有典型症状,晚期可能会有腹泻、腹痛或便秘等症状,但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仅靠症状很难诊断,大部分都神经内分泌瘤诊断时已是晚期,已经发生转移了,患者的生存期很短。早期病变的发现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定期的胃肠镜体检是很有必要的。
近日,50岁的王先生在河南医院内镜诊疗部体检时,发现直肠一个3mm隆起,常规给予活检,预防病变残留给予活检了2块。
非常不典型的病变
稍有疏忽就有可能漏诊
活检后的创面
病理结果提示巢状细胞浸润,考虑肿瘤,建议免疫组化检查。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内镜人,看到这样的病理结果基本上可以肯定是神经内分泌瘤了。
免疫组化结果也证实了确实是神经内分泌瘤,分级为G1。
按照肿瘤的增殖活性将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为:
G1(低级别,核分裂象数1/10高倍视野或Ki~67指数≤2%)。
G2(中级别,核分裂象数2~20/10高倍视野或Ki-67指数3%~20%)。
G3(高级别,核分裂象数20/10高倍视野或Ki-67指数20%)。
肿瘤<1cm,浸润深度不超过肌层,病理分级为G1或者G2级,这是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这种类型肿瘤发生转移非常少见,因此只需要在内镜下将肿瘤完整切除就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早期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五年生存率高达96%以上。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决定住院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感谢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在李忍萍主任的指导下,对病变行了ESD手术。对病变范围进行标记。
在不损伤肌层的前提下,尽量深一点切,预防残留。
给予钛夹封闭创面。
完整切除的标本,大小约2cm。
最终的病理结果没有找到肿瘤细胞。应该是病变较小,活检2块后将钳除了。
但是ESD是必要,活检后不能确定病变是否还有残留!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早癌的诊治,是一件枯燥且困难的工作,内镜医生不仅要有一颗发现早癌的心,一个火眼金睛,更要有一颗敬畏生命的仁爱之心,对检查的每一位患者负责,尽量做到不漏诊,不误诊!
供稿:内镜中心刘喜庆
编辑:周洁欣
责编:牛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