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国际罕见病日三位患者的故事罕见的他们
TUhjnbcbe - 2023/4/6 21:42:00
北京中科医院是真是假 http://news.39.net/bjzkhbzy/230313/13358735.html
        

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对于罕见病的认定标准,世界各国和地区有一定差异。《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将新生儿发病率小于1/万、患病率小于1/万、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划入罕见病。

年5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公布,共涉及种罕见病。本文所采访的三位患者,所患疾病均列于此目录中。但在目录之外,据报道全球已确认的罕见病有多种,中国有多万罕见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超20万。从这个角度来看,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

大部分罕见病确切病因不明,易与常见疾病混淆,业内流传一种说法:能看罕见病的医生比罕见病更罕见。数以千万计的罕见病患者,普遍面临确诊漫长、无药可医、有药难买、经济困难等问题。当然,“罕见”的他们也像普通人一样,情况千差万别。

漫漫确诊路

年,31岁的安徽姑娘阳华确诊大肠癌,当时无论是医生还是她本人,都没有想到癌症背后还潜藏着隐蔽的病魔。直到12年后,她才知道自己身患罕见病黑斑-息肉综合征。

选择手术治疗大肠癌后,阳华谨遵医嘱,每年复查。年发现肠道内息肉较大,难以用内镜下摘除术解决,医生建议她接受改道手术,这意味着今后她将依赖便袋排便。阳华坚决不同意,生怕招致他人忌讳:“我有两个儿子。农村男多女少,如果我挂个屎袋子,哪个姑娘愿意接受那样的婆婆?”

可是保守治疗一年多时间里,阳华的体质越来越差。过完年春节,她虚弱得厉害,走不动路,随时要昏倒,血红蛋白值只有51,提示重度贫血。经过系统检查,阳华才知道自己的胰腺、十二指肠、胃、胆总管、大肠、盲肠等一连串器官“都有毛病了”。

随后,根据检查结果,医院确诊阳华为黑斑-息肉综合征(p-j综合征)患者,这是全院确诊的第一例该病患者。医生找她谈话,面色凝重:“按照你的病情,99%活不到今年中秋节,只有1%的希望。”她顿觉五雷轰顶。

黑斑-息肉综合征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息肉为主要特点,胃肠道息肉发生癌变风险较高,可引起肠梗阻、肠出血、慢性出血和贫血、息肉癌变等并发症,目前仍缺乏治疗特异性的药物和治愈该疾病的策略。细数医生讲解的症状,一条条都对得上号,可阳华打心眼里不愿意接受。因为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家族遗传倾向,阳华心想:“所有病痛到我这里消失吧,不要给家人带来痛苦。”

一次熬夜醒来,年轻的慧慧隐约感觉麻木感爬上了膝盖。随后,时轻时重的麻木感反复出现,她隐隐感到不妙,担心更严重的症状也许有一天会突然卷土重来。“有很多年,我挺害怕这个事情。”散发症状如同给她的生活投下小石子般,荡起一圈涟漪,过了几天又归于平静。出于恐惧,她不想承认她可能是个更麻烦的疾病的患者。

直到年5月,已经辗转来到上海工作的慧慧出现典型复发症状,影像学检查和脑脊髓液检验结果都表明,这位90后女孩的确患有多发性硬化症。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这种疾病最终可能导致患者肌肉协调性丧失,视力减弱甚至丧失。

生存即胜利

患上凶险又暂时无药可医的罕见病,阳华的人生第一要务,是活着。为了抓住那1%的一线生机,医院的医生推荐阳华前往上海,求助以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见长的徐美东教授。上手术台前,亲友乌泱乌泱赶来鼓励她。奇迹的1%降临到她身上,经历多次大手术后,她的病情趋于平稳。

病痛不仅让阳华身心俱疲,也给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07年我得大肠癌,他就信他家人的话,不让我治病,把我抛弃了。”说起丈夫,阳华无奈地笑了一声,语带哽咽。娘家人凑钱为阳华治疗了一段时间,又心生犹豫,怕人财两空。当时阳华的两个儿子只有7岁和4岁,他们跑到亲戚家,哀求亲戚借钱给母亲继续治疗,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妈妈不能死”。

用借来的钱,阳华顺利完成大肠癌手术,这时丈夫却提出接她回家。阳华禁不住两个儿子的恳求,答应了。年,得知阳华确诊“怪病”,眼看将长期失去劳动力,丈夫故态复萌,再次抛弃她。阳华心灰意冷,只能又一次苦苦筹钱治病,两个儿子也因家庭变故影响了学业。好不容易保住性命,因治病欠下的高额债务压在她身上,阳华有时要拖着病体下田劳作,妹妹和弟弟也积极帮她还债,还有亲朋好友日常接济。

阳华说,她现在仍然全身多处增生、出血,疾病的痕迹仿佛成了她身体的一部分。肠道里的息肉像韭菜一样多,割完一茬,很快新的又长出。按照徐美东教授建议,阳华每半年从医院,接受定期复查和风险低、创伤小的消化内镜下肠道息肉摘除。如今阳华已经没有明显病容,长胖了一些,说话中气十足。

“现在身体状况比年那时候好太多了,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好,以前没有精力跟你说这半天话。这都归功于那么多爱我的医护,爱我的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阳华说,以往医生问诊时,多次关心她的生活状态,问她平时会不会生气、难过、压抑,她都否认了,不想宣之于口,引来家人担心。但她总觉得遗憾,没有对关心她的医生说实话,“所以现在我想真真实实地说出来。”从她坦然的笑声中,记者感到,也许她放下了曾经的苦难。

阳华希望通过媒体宣传,让更多病友能及早了解这种疾病,及早确诊,得到更好的治疗。徐美东团队医生王玉对阳华顽强的生命力印象深刻,她介绍,不少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经进展到一定程度,往往需要多次外科手术治疗。如果能达到早期诊断、规律随访的理想模式,通过检测stk11基因等手段早期确诊,自幼年起即对患儿进行消化道息肉监测,及时处理息肉防止其癌变,将极大提高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与常人无异。

困顿中前行

“即使生病,我们依然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慧慧认为,媒体展现的罕见病患者形象容易两极化,要么很励志,要么很悲惨。其实,有许许多多罕见病患者过着寻常生活,只是芸芸众生的一员。

确诊同时,慧慧筹划更换工作,她请熟识的猎头帮她在研发生产罕见病的医药企业中寻找一个职位,希望躬身入局,为改变罕见病患者困境出一份力。好几个机会因为她的病情将她拒之门外,但她没有轻言放弃。最后在猎头朋友的引荐下,和一位上司认真沟通,得到肯定,住院期间,慧慧被正式录用。日常工作中,慧慧和所有同事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为了照顾她,团队建立了“永远不必喝酒”的酒桌文化。

与成年发病的阳华和慧慧不同,福建男孩风风尚在襁褓之中,父母便发现他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抱着他四处求医。3岁半时,通过基因检测,医生确诊风风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这是一类由脊髓前角神经元变性导致肌无力、肌萎缩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但风风的父母不太认可这个结果,宁愿相信孩子是普通脑瘫,沿着脑瘫方向继续寻求治疗。

从记事起,风风跟着父母辗转多地求医问药。三四岁时,他在上海治疗颇有成效,一度能站起来走几步,然而到了八九岁,又无法站立。当同龄人走进小学校门时,风风只能在家自学,由大学生家教辅导。但是罕见病并没有完全绊住他求学的脚步,初中起,风风坐轮椅去上学,班主任是他的父亲。

初二那年,sma之家论坛招募患儿,可以做免费基因检测,风风参与了这一活动,福建省医院陈万金教授再次确诊风风为sma患者。这是风风第一次听说sma,此前他并不知道自己患的是什么病。随即,风风上网检索sma,发现网友的讨论内容主要是:sma患者还能活多久?风风十分震惊。

也是在初中阶段,风风的肢体远端开始退化,手肘不能举起,连糖纸都不太能撕开。同时,脊柱侧弯愈演愈烈,达到80多度。严重的脊柱侧弯让风风连坐着都成了困难。他自己用手机上网搜索怎么办,在一片绝望的信息汪洋里,他搜到矫形支架或许能帮助他。依靠支架,风风能保持坐姿一整天,回家还能写作业。

“高中学业压力不算沉重吧,但对我来说作业有点多,我比同学写得慢,常常写到12点。”风风所念的高中,大约只有三分之一学生能考上大学本科。谈及自己考上大学的经历,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自己可参与的活动少,更能静下心来,也有更多时间学习。

大学就在家的对面,风风从家里去教学楼上课,比住宿舍的同学还快。今年风风念大四,面临就业压力。他的专业是电子商务,在就业市场上比较热门,很多同学都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但以他的情况,找工作属实困难。这让风风感到迷茫和压力:“上学的时候大家对我挺好,我一直认为我和同龄人在同一赛道上。直到大家都找到工作,我才感觉跟不上这个世界,被世界抛弃了。”

风风想好了,未来一两年他要从事面向东南亚的跨境电商。“好在家里还能养我,对我没什么具体要求,我可以一直去试错,不怕犯错。”

不该被放弃

由于罕见病发生几率低,开展研究不易,患者市场小,药厂基于经济利益考量,对于投入罕见病的药品与食物研发、制造或引进缺乏兴趣,目前只有不到10%的罕见病有相应治疗药物。

像慧慧这样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相对来说比较幸运。尽管发病早期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但诊断技术成熟,医学上认为愈后良好,而且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病相似,有多种治疗药物,医保几乎均能覆盖。

另一些“幸运儿”,却受困于罕见病药物高昂的价格。年初,全球首个用于治疗sma的精准靶向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进入中国,通过鞘内注射给药,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存率,相当于按下一个暂停键,起到中止疾病恶化的作用。然而一针70万元的天价,令众多患者望而却步。

“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在同企业代表商讨价格的过程中,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张劲妮真诚地说出这句肺腑之言。经过八轮“灵*砍价”,这一“天价救命药”降至3.3万元左右。年底,国家医保局发布: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被纳入医保,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

谈判成功的消息一出,风风感到整个互联网世界都沸腾了,他加入的各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际罕见病日三位患者的故事罕见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