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耄耋老人,获得金庸先生赠送的题字,写道:“郑人高义,树木树人”,他就是浙江大医院、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的教授郑树,表现了她高尚的医德和不凡的成就。
如今她已经有88岁了,本该颐养天年,她却依旧坐在门诊里,继续留在科研第一线,是什么让她如此执着?小易带你一起看看。
郑树年毕业于浙江医学院,年去上海第一医学院进修肿瘤病理,年去美国匹兹堡大学外科做访问学者,如今是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实用肿瘤杂志》等十数种中英文专业杂志的主编或编委,主要从事恶性肿瘤防治研究工作。
年,郑树去美国访学的时候,跟随乳腺癌专家伯纳德·费舍尔学习,第一次见面时,费舍尔问起郑树前来访学的原因。身为医生的郑树脱口而出了两个病例,一个病例于开刀18年后肿瘤再次复发,另一个病例是郑树的好朋友,她的乳腺肿瘤病变占位很小,却在短时间内因癌细胞骨转移去世。郑树告诉费舍尔,她想知道为什么癌细胞会在“冬眠”那么久后“苏醒”,以及为什么有的“小肿瘤”却特别凶险。
至于癌细胞“冬眠后苏醒”与转移的问题,费舍尔也没有立刻答复出来,不过郑树却在费舍尔面前留下了好印象,在一次手术中,因为帮助费舍尔准确快速地找到了开刀的位置,郑树的专业水准得到了费舍尔的认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浙江省是全国大肠癌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全国肿瘤防办找到已在乳腺癌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的郑树,希望她能转向研究在海宁嘉善地区死亡率极高的肠癌,郑树与大肠癌四十年未间断过的“死磕”由此开始。她坦言,肠癌研究很困难,因为“它在肚子里面,而且肠的结构很复杂,当时又没有什么肠镜,只能查到直肠这一段”。
她率领团队到海宁、嘉善地区开展大肠癌筛查,靠着指检和一个15公分的直肠镜,从年龄30岁以上的24万人中,筛查出了多例患有肠息肉等疾病的肠癌高位患者,并将其一一治愈,因为知道这群人有着极高的患癌机率,于是对这些高危人群每2-3年进行一次随访复查,跟踪长达20年时间,通过早期的预防和治疗,海宁的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她将这些筛查随访数据经过整理,撰写成论文,并带着论文去国外参加学术会议,经过评选,获得第一,这些调研获得的数据非常宝贵。
她在大肠癌的诱因上,开始了深入研究,年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经过三年的研究,得出了一份高危因素调查问卷。经过整理,形成一套系统的“量化高危因素序贯筛检方案”。这套方案为我国的大肠癌研究提供了思路和研究方案,通过筛选,她确定了油炸动物脂肪蛋白是一个高危因素。她补充道:“现在有些人把这个结论扩大化了,说所有油炸的东西都致肠癌,这是不准确的。”
如今她仍然带着学生做课题,继续研究早期肠癌患者死亡与晚期肠癌细胞的肝转移的分子机制,在专业领域,她依然思路清晰,她表示自己仍然是一个“80后”,还想多做一些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