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90的人放弃这项检查,小心结直肠癌找上
TUhjnbcbe - 2024/8/11 15:37:00
结直肠癌的发病特点年龄特点: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从40岁开始上升,60-75岁达到峰值。地域特点: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性,长江下游,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和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大肠癌发病率上升最快的地区。早期治愈率高,晚期术后生存率差。结直肠癌的危险信号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下列症状:便血肠癌早期病变仅限于黏膜,可无症状,或仅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便血,血色多暗淡,黏附于大便表面。黄便镜检可发现红细胞,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对有血便或持续大便潜血阳性病人,应首先考虑到有大肠肿瘤的可能,并应做进一步的相关检查。黏液便和脓血便癌肿破裂时,大便中常带有鲜红或暗红的血液和黏液,且粪血相混。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由原来的每天一次变成两三次,每次大便完毕后有大便不尽的感觉。腹泻或便秘交替:若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就可能是因为癌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腹痛和腹胀肠癌患者因肠道梗阻会腹胀、腹痛,其中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半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腹痛。贫血与消瘦随病程进展,病人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甚至出现恶液质,并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与便血、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结直肠癌筛查方法1。免疫法便潜血定量检测适合于大多数人群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能发现较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使疾病在可治愈阶段得到根治。针对健康人群进行大肠癌早期筛查,敏感性达到90%以上,特异性达96.6%,准确率高,预测结直肠肿瘤的能力远超一般方法。免疫法便潜血定量检测具有突出的项目优势:采便卫生:密封性良好,无气味,方便携带;不受任何饮食影响:只对人类球蛋白起反应,从而减少了假阳性结果;科学的采便方法:增加取样面积,从而提高准确率;定量取便:采便管螺旋凹槽部分蘸满即可;检测结果定量:数值化结果,准确地掌握出血程度;高效的样本保存时间:常温下可保存7天,冰箱冷藏可保存14天。2。内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建议每3-5年筛查一次,可发现远端结肠(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癌性病变,减少46%的死亡率。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整体可降低68-88%的癌症死亡率,但对于近端结肠癌性病变并未明显提高,这种差异可以解释为结肠镜检查的质量差异、近端和远端结肠癌生物学特性差。3。影像学检查CT结肠成像对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尚缺乏数据证实。其检测出直径≥1cm的腺瘤的敏感性为66.7-93.5%,特异性为86.0-97.9%,对无蒂息肉的检测逊于结肠镜检查。CT检查缺点为存在辐射,可能诱发癌性病变。开始筛查与结束筛查时间数据表明,45岁开始筛查可以延长寿命、降低癌症死亡率,但也可能增加潜在危害,为此,建议平均风险人群应在50岁开始行结直肠癌筛查。虽然结直肠癌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死于结肠镜检查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建议76~85岁人群应根据基础疾病进行个体化筛查;85岁以上应停止筛查。建议结直肠癌罹患风险较高的患者更早、更频繁的进行筛查。如果有一级亲属在60岁前罹患结直肠癌,则建议其40岁时开始进行结肠癌筛查。结直肠癌筛查临床要点(1)平均风险人群应在50岁开始行结直肠癌筛查,76~85岁之间需个体化筛查,85岁以上不宜进行筛查。(2)结直肠癌筛查并无最佳策略,最有效的策略是患者可以始终坚持的那一种检测方法。(3)筛查手段包括每年行1次免疫法便潜血定量检测、每10年行1次结肠镜检查。如果患者拒绝上述检查,还可选择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结肠CT、血液或粪便DNA检测。(4)不同的筛查存在不同的危害,总体上筛查相关并发症主要是结肠镜检查、息肉切除术所致,但其风险很低,与其他检查类似。
1
查看完整版本: 90的人放弃这项检查,小心结直肠癌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