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提醒福州女子切除息肉后忘复查,再查发现
TUhjnbcbe - 2024/9/14 17:08:00

在胃肠镜检查中发现患息肉

是很常见的事

不过,可别因为常见

就不当回事!

最近,两年前曾在肠镜中

切过肠息肉的李女士留了个心眼

去医院复查肠镜

结果发现患肠癌早期!!

2年前,50多岁的李女士出现排血便的症状,担心自己得了肠癌,医院做肠镜检查。检查只发现了结肠息肉,医生当即在肠镜下为她把息肉切除。术后,得知自己并非患癌,李女士松了口气,将医生叮嘱定期复查肠镜的话抛到脑后。

上周,李女士在刷手机时

偶然看到一篇医疗科普文

说肠息肉可能癌变

这才想起该去复查

这次,医院

医院做胃肠镜

不料,这次检查竟果真发现她

患了肠癌

肠镜中,医生在距离她的肛门约25厘米远的地方,发现了一个高度怀疑癌变的肠息肉,在镜下切除后送病理化验,结果证实为肠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即肠癌。程度为早期。

所幸病情发现及时

该病灶被完整切除了

医生建议李女士3个月后再行复查

那么,肠息肉到底是什么?

怎么自己每次在等待做胃肠镜检查时,

左看看右听听都能发现,

身边一同排队的市民,

有不少被切出了胃息肉、肠息肉?

难道肠息肉都会癌变吗?

李女士很纳闷

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何铖告诉李女士,肠息肉是肠道粘膜表面凸起的赘生物,通俗地说,就是肠粘膜表面的一个“肉疙瘩”。成人的发病率在40%左右,发病高峰为50岁,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

“有研究表明,

90%左右的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演变来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肠息肉

都会发展为肠癌。”何铖指出。

何铖说,根据癌变的可能性

肠息肉可分两大类:

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主要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状管状腺瘤,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通常是10-15年),终有一天会癌变。

非肿瘤性息肉,主要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但如果长得比较大,存在时间较久,也有变成肿瘤性息肉的可能。

大多数肠息肉患者

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肠息肉通常是在做肠镜筛查时发现的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

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

医生建议

发现肠息肉,医生通常建议切除。对于体积小、数目少的肠息肉,医生会在行肠镜时直接用活检钳钳除,再将其送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安排患者的复查时间;对于较大、数目多的肠息肉,医生一般会先取下肠息肉的一小部分送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择期治疗。

何铖建议,增生性息肉切除后,可1年复查1次肠镜;若息肉为腺瘤性,切除后3个月应复查1次,若复查无异常,可半年至1年后再查。

转发,提醒更多人!

福州晚报记者朱丹华通讯员沈华凤周彬彬

新媒体编辑郑锦銮

监制管慧杨韬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提醒福州女子切除息肉后忘复查,再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