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TVB老戏骨廖启智因胃癌去世,享年66岁。据报道,去年12月疫情期间,廖启智因为没拍戏天天去跑步,但逐渐发觉吃东西时有胃胀感觉,便去做身体检查,报告出了确诊胃癌,立即入院接受治疗。
廖启智剧照胃癌是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发布的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每年有近一半的新发胃癌患者在中国。
专家就此提醒,早期胃癌患者80%无症状,胃不舒服时一定记得做胃镜。
早期胃癌患者80%无症状
“河南胃癌的发病率很高,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过90%,中晚期胃癌即使规范综合性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仍低于20%。”医院肝胆脾胃病科主任张勤生教授说,早期胃癌患者80%没有症状,少数患者即使有症状也是一些非典型性症状,如食欲不振、腹部不适、反酸烧心等。但是,这些症状极易同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相混淆,约有1/4患者的疼痛规律与消化性溃疡相同。而老年人痛觉迟钝,胃癌的早期症状多表现为腹胀。
张勤生教授事实上,很多胃癌即使到中晚期,也没有明显症状,但一经查出,多已无法治疗。
据介绍,下列人群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有不良饮食习惯者,比如嗜烟酒、饮食不规律、吃饭速度快、牙齿脱落、吃霉变食物、食物过热、吃酸泡或腌制食品等造成的长期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患有慢性胃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及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肿瘤家族史及职业暴露于放射线、某些金属、有机溶剂、粉尘等均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40岁以上男性人群,主要与男性的生活习惯有关。
胃镜检查可早期发现胃癌
“胃镜能直观地观察到胃部的细微病变,是筛查健康人群胃部病变的最好方法,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确诊胃部疾病的金标准。”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医院肝胆脾胃病科名誉主任李鲜教授说,在美国和日本,就算没有症状,人们一年至少要做2次胃镜检查,这是他们常规体检中的重要项目,所以,他们发现的胃部肿瘤多是早期的,预后效果非常好。但在中国,明明已经出现了各种症状,哪怕医生反复劝说,患者也不愿意做胃镜检查。所以,临床上发现的胃部肿瘤多是中晚期,预后效果也大打折扣。
李鲜教授李鲜教授说,这主要是因为胃镜检查有一定的侵入性,检查过程中会引起部分患者恶心呕吐,所以很多人一听说做胃镜就恐惧或抗拒,就反复对医生说“只是感觉有些轻微腹痛,不用做检查,开点儿药吃就行了”。
“殊不知,有时候轻微的胃肠道不适恰恰就是癌变早期的预警信号。如果这时候不弄清病因,盲目用药,反而会掩盖病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李鲜教授说,如果实在惧怕做胃镜,大家还可以选择无痛胃镜:做检查时通过静脉注射麻药,受检者就能熟睡,等医生详细做完检查后,患者就醒过来了,整个过程没有丝毫痛苦。
“要想早期发现胃癌,最有效的就是做胃镜检查,与活检联合应用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7%,极少漏诊。”张勤生教授补充说道,随着内镜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内镜发现的大部分早期癌和黏膜下肿瘤(如食管病变、胃病变、大肠病变胃肠道早期癌、侧发育息肉、巨大型息肉、类癌及黏膜下肿瘤等)可以实现内镜下的精确切除,实现了不开腹手术对较大病变的一次性完整切除,尤其适合各种良性肿瘤、早期癌、年老体弱、有手术禁忌证或怀疑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癌拒绝手术者。
哪些人需要做胃镜检查?
李鲜教授介绍说,以下人群需要做胃镜检查:有消化道不适症状;贫血、消瘦、黑便、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患者;有胃肠癌或其他肿瘤家族史者;有消化道息肉病史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患者;实施过胃部切除术的患者;有抽烟饮酒史,年龄在45岁以上;部分肿瘤抗原指标出现异常者。
“这些人群都应定期接受胃镜检查,这样就能提高早期胃部肿瘤的检出率,为下一步治疗赢得先机。”李鲜教授说。
此外,对有慢性萎缩性胃炎、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以及慢性胃溃疡、胃息肉、萎缩性胃炎等患者,每年做一次随访体检,以早期发现胃癌。
饮食坏习惯让胃很受伤
“预防胃癌,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饮食定时定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李鲜教授说,要少吃高盐食物,烟熏或者腌制食品,包括咸菜、火腿、腊肠、咸鱼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富含大蒜的食物,常吃豆腐、喝豆浆。
此外,还应固定吃饭时间,细嚼慢咽,戒烟少酒,保持乐观心情;及时治疗各种胃部疾病;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自查意识,如出现反酸、嗳气上、腹不适、医院检查。
最后,李鲜教授给出了她的“养胃经”供大家参考,即“节饮食,慎起居,勿劳累,好运动,不抽烟,少饮酒”。(赵卫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