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胃肠镜检查是检查胃肠道的常见方法,而胃息肉和肠息肉则是胃肠镜报告单上的常见词汇了。那么,胃息肉和肠息肉到底是什么呢?
胃息肉(Gastricpolyps)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有蒂或无蒂病变,呈局限性并向胃腔内突出,多位于胃窦和胃体。肠息肉(Intestinalpolyp)则是突出于肠道黏膜表面的上皮组织。通俗来讲,胃肠息肉就是胃肠道中突出的团块,它们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可以如米粒样大小,也可以如拇指一般大小,亦或更大。
一般来说胃肠息肉生长较为缓慢,且一般不会引起人们胃肠道的不适,但不能因此而忽视胃肠息肉的存在,若置之不理,息肉可能会发展为癌。所以,不要等到息肉癌变时才追悔莫及。但我们也无需谈癌色变,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展成癌,一般胃肠息肉中的增生性息肉(即炎症性息肉)基本不会癌变,腺瘤性息肉的癌变可能性则比增生性息肉高。再者,肠息肉发展到肠癌,是要经过漫长的过程的,若在发现的时候及时切除并注意复查,则可避免息肉癌变的发生。
所以及时的发现、随访、切除以及复查对有胃肠息肉的患者尤为重要。根据临床试验研究,推荐普通人在40岁之前最好做一次胃肠镜检查,若是有胃肠癌家族史等高危风险因素的人,检查时间则还要提前。治疗上,胃肠镜下切除是最好的办法,但是胃肠息肉有一定的复发性,所以切除之后还需要定期复查。增生性息肉的患者一般1-2年复查一次,而腺瘤性息肉、高级内瘤样变甚至早癌的患者复查时间则要进一步缩短,所以大家在切除胃肠息肉后要注意病理结果的报告,并在医生的嘱托下进行定期的随访与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