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结肠息肉,癌的近亲中国数字科技馆
TUhjnbcbe - 2024/12/29 10:30:00

胡女士今年64岁,4年前出现便血,肠镜检查发现是乙状结肠息肉,经切除活检为良性的腺瘤样息肉。医生叮嘱要定期复查肠镜,但胡女士再未出现便血,觉得没什么事了,便将医嘱忘在脑后。不幸的是,胡女士今年再次出现便血,去医院检查发现结肠息肉复发并癌变。该病例反映出结肠息肉可反复出现,做了息肉切除仍应定期复查,以预防结肠癌。

95%的结直肠癌由息肉演变而来

结肠息肉是结肠和直肠的一种隆起性病变,广义上讲凡是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明确病理性质前都可以称之为息肉。结肠息肉这个统称里包括了多种不同的病理类型,比如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等。

不是所有的类型都会转变成结肠癌。有的息肉生长缓慢,没有明显症状,也不会癌变,比如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只需随访观察即可,不一定需要积极处理。我们最需要重视的是腺瘤。这是一种结肠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大部分散发性结肠癌是由腺瘤演变来的。研究发现,近95%的结直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但经历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的过程,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这就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提供了极有利的机会,如果能够在息肉腺瘤阶段就斩草除根,就能有效防止结直肠癌的发生。

多数息肉可采取内镜切除

目前认为腺瘤性息肉的癌变与息肉的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及绒毛成分含量有关,息肉越大,绒毛成分越多,癌变率越高。因此对于高龄的、直径较大的、级别越高的(如Ⅲ级腺瘤)腺瘤性息肉最好切除,以免遗留隐患。

如今,内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大部分良性结肠息肉可以在内镜下切除而无需手术治疗。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现一些直径很小的炎性或增生息肉可以直接用活检钳夹除,既去除病变又留取了病理。对于直径略大的息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息肉根部注射少量肾上腺素盐水,把息肉托起来,然后用圈套器把息肉齐根套住,通电切除。如果是特别大或者是特别扁平的息肉,往往需要一些特殊的内镜切除方法,比如EMR或者ESD,用特殊的“刀”将病变一点点剥离出来,如此可保持结肠的完整结构,减少患者手术的概率。

总的说来,切除息肉的方法很多,但最适合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具体需要应用哪种切除方式,还是需要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一部分患者并不适合内镜下切除,比如病理提示癌细胞浸润至黏膜下层或者体积过大的息肉。

切除了息肉,但人的基因未变,环境未变,所以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定期复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复查时机要综合考虑息肉的病理类型、癌变的风险、切除情况等,从几个月到两三年都有可能。具体请听从医生的安排。

多食果蔬,减少结肠息肉的发生

结肠息肉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情绪等因素有关。人的基因改变不了,但生活习惯可以改变。如低脂饮食,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坚持锻炼,保持正常体重;戒烟、避免过度饮酒,可以减少结肠息肉的发生。

另外,肠镜是早期发现结肠息肉的有效办法。建议有以下情况的人群及时进行肠镜检查:大便潜血阳性或不明原因贫血;一级亲属有大肠癌病史;本人有肠道腺瘤、癌症史;有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以及炎性肠病、血吸虫病、盆腔放疗史;长期精神压抑。

文/胡玉辉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结肠息肉,癌的近亲中国数字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