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名医手记丨肠息肉要不要切答案来了掌上兰
TUhjnbcbe - 2022/8/8 17:40:00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5.html

专家简介:姬瑞,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兰大一院消化科主任,甘肃省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胃肠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在消化道早期肿瘤诊疗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消化内镜下诊治。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体检,但当看到体检结果上“肠息肉”后就会感到恐慌,以为自己已与癌结缘,这是肠癌的前兆吗?疑惑、焦虑随之而来。事实上,结肠息肉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却是结直肠癌的“前身”,这个息肉到底该不该切?切了会复发吗?

为揭秘肠息肉这颗人体“定时炸弹”的癌变之路,记者采访了兰大一院消化科主任姬瑞,他表示,目前已明确至少80%-95%的结直肠癌都是从息肉一步步演化过来的,而从小息肉→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癌变,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5年,只要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病变,并及时切除便可以消除后患。而定期结肠镜检查是预防结直肠癌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

95%大肠癌源于腺瘤性息肉

问:什么是肠息肉?

答:所谓息肉,就是肠道内表面黏膜上多出来的赘生物,也就是大肠黏膜表面的“肉疙瘩”,是一种常见病,其中70%以上为腺瘤性息肉。息肉主要分为腺瘤性息肉、错构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四种。从临床数据看,95%以上的大肠癌都来自于腺瘤性息肉,一般从腺瘤性息肉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时间平均为5-15年,但个体差异不同。

问:诱发肠息肉的危险因素有哪些?临床有哪些表现?

答:目前大肠息肉的具体发病原因并不明确,一般认为,饮食习惯不好如酗酒、抽烟、久坐,经常吃油腻性食物,服用减肥药物以及慢性腹泻的患者,长期便秘的人群和有一定家族史的人群,都存在肠息肉的风险。

多数肠息肉患者是没有临床症状的,都是在肠镜检查时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会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因此经常被忽视。一旦长期得不到治疗可能会引发众多不适,例如大便形状的改变,大便习惯的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等。建议有症状的患者最好去做肠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问:肠息肉没有症状,还要不要治?

答:大肠息肉本身就是一种良性肿瘤,在肠镜的帮助下可以活检来明确息肉的性质,如果是错构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不大,但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接受治疗,一部分息肉会继续发展,最终演变成腺瘤性息肉。因此,对于检出的肠息肉,不论何种部位、何种类型,无论息肉的大小,都要根除,以绝后患。虽然并非所有的息肉都会恶变,但已有充分的资料证明,根除息肉乃是有效防止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

要警惕容易癌变的息肉

问:哪些肠息肉容易癌变?

答:据统计,35-49岁,检出率为10%-30%;超过50岁的人群中,检出率为30%-67%。也就是说,肠息肉的高发年龄是50岁以后。而肠息肉要演变为肠癌,平均需要10年左右。

有了肠息肉就有了癌变的基础条件,但也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容易癌变的。在息肉“家族”中,容易癌变的息肉是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又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这三种。息肉容不容易癌变,就看息肉的病理结果、大小和有几个息肉。一般情况下,息肉癌变的危险性是不同的:

低危险:1-2个,小于1cm的管状腺瘤,增生性息肉。

高危险:3个及以上,大于1cm的管状腺瘤,绒毛腺瘤或者管状绒毛腺瘤,病理有高度异型增生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对于低危险的,癌变可能性不大;但对于高危险的,如果不及早切除,时间长了癌变的可能性会增大。因此,一定不能放过容易癌变的息肉,他们就是体内的“定时炸弹”。

问:息肉切除后会不会复发?息肉再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是否复发会根据个体差异来看。肠息肉复发主要有三种可能:真正的复发、没有切干净、没看到。有时,切息肉的时候会比前一次肠镜多发现几个息肉,这是正常的。

息肉切除后肠子上仍可能会长出新的息肉,到75-80岁才会逐渐停止,肥胖、高血脂和息肉家族史的人更易长息肉。

大于1cm的息肉切除后,特别是采用分片法切的,息肉的残端会复发长出息肉,局部复发率可达10%-35%。

在切除后,低危险息肉5年复查一次;高危险息肉1-3年复查一次;恶性程度较高的锯齿状息肉病综合征1年内复查。

文图丨掌上兰州·兰州晨报首席记者欧阳海杰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医手记丨肠息肉要不要切答案来了掌上兰